提防騙案|私隱專員親試AI換臉 教六招自保識破騙徒
社會
撰文: 黃穎津
發布時間: 2024/08/01 16:18
最後更新: 2024/08/01 18:21
今年上半年私隱專員公署共錄近600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,較去年同期的312宗上升近9成。公署提醒籲市民及機構慎防騙徒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,特別是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的詐騙影片,並建議六招自保。
騙徒透過各種手法騙取金錢及/或個人資料,當中包括:
1. 即時通訊軟件騙案
- 騙徒透過騎劫市民的即時通訊軟件帳戶,並盜用他們的帳戶假冒受害人,向其通訊錄的聯絡人發送訊息騙取金錢或個人資料。
- 騙徒假冒政府官員、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於即時通訊軟件發放虛假訊息,騙取金錢及/或個人資料。
2. 社交媒體平台騙案
- 社交媒體平台出現假冒旅行社的專頁,並裝作售賣酒店、餐飲套票及機票等旅遊產品,以騙取受害人的金錢。
- 騙徒利用假冒的社交媒體平台廣告,誘騙市民提供個人資料或參與虛假的投資計劃。
3. 透過人工智能技術製作詐騙影片
- 騙徒竄改公開片段,利用官員或名人的圖片或錄音,並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 (Deepfake)技術製作影片,誘騙市民投資。
- 騙徒從社交媒體、視像通話或網上公開影片取得他人的面容及聲音等生物辨識資料,並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假冒受害人的親友或公司同事,從而騙取受害人的金錢及/或個人資料。
下圖為私隱專員鍾麗玲親身示範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實時換臉。
▼點擊圖片放大
+2
4. 電話騙案
騙徒假冒知名機構客戶服務熱線的職員,誘騙受害人分享個人資料,並轉帳至騙徒的帳戶。
就此,私隱專員公署呼籲市民及機構慎防騙徒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,特別是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的詐騙影片,並建議以下六招自保,為自己建立「人力防火牆」, 以保障個人資料私隱,免墮騙徒陷阱:
- 提高警覺
- 留意帳戶及簽帳紀錄
- 保護密碼
- 精明使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
- 核實來電者身分
- 留意防騙資訊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